试析消防部队训练与实战的脱节点及对改进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8-12-06 17:38:44

摘要:针对消防部队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模式、训练要求与实战脱节的诸多现象,按类举要力图进行多方位、深层次、广幅面的剖析;对其造成的后果进行负价值、副作用、违目的的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的改进路径从如何实现实用化、高能化、速效化、科学化的角度进行试探。

关键词 :训练  实战  脱节  改进

考量消防部队的战斗力依据什么?依据其对承担的主要任务——灭火救援完成的速度、效能度、低耗度、低伤亡度。而速度、效能度、低耗度、低伤亡度的终极动能来自什么?来自平时训练因实用、实效、科学而凝结成的训练价值最大化,训练成效显著化。笔者参过训也参过战,审视二者,发现训练对象的全面性、训练内容的综合性、训练模式的新颖性〔包括训练场地的层级性、训练方法的科学性、组训方式的多样性〕、训练要求的符战性与实战之需相距甚远,间隙急弥。在此,对训练现存的问题和不足试作评析,对战训改进妄陈拙见。

1  训练滞后于实战之评析

中央军委要求全军:训练内容规范化,训练秩序正规化,训练场地基地化,训练方法模拟化,训练保障节约化,训练质量标准化。这是统领新时期全军训练工作的总纲,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值得肯定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消防部队的训练正向军委要求不断贴近。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渐进的,在客观评价训练工作成绩时,回避不了也不应回避现存的弊端和不足,笔者认为其主要方面如下:

1.1  训练对象单一、偏颇

灭火救援和任何战役一样,斩获全胜的关键因素不是单兵的勇猛和其战法战技的优良,而是指挥者的准确判断、周密谋划、正确决策、巧妙指挥。因此,消防部队训练的首要对象应是指挥员。随着现代酿灾原因的新奇化、灾害形式的多样化、扑救频次的繁多化、扑救任务的艰巨化,消防指挥员不仅要身先士卒参训,还应把预警方案、判断力、谋划力、决策力、指挥力的训练作为具有主导意义、引领意义的训练内容,尤其要把这些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对重大灭火救援的战略研究、对新型灾害事故的战术研究、对特种灾害事故的专题研究等等之中。而我们现在不少消防中队、大队、甚或支队的主要训练对象本末倒置,将“兵”换“帅”,有的甚至以“兵”概全。有的基层消防指挥员即使参训,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升职晋衔,而不是为了提升指挥灭大火、打恶仗、紧急救援的能力;其内容也仅局限于个人体能,而不是去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判断力、谋划力、决策力、指挥力。因此,未参训和敷衍式参训的指挥员,一旦遇到火灾险灾形式奇特、性质严重、现场复杂、环境恶劣、蔓延面广、隐患深藏,便乱了方寸,判断失准,谋略失算,决策失误,指挥失灵,致使贻误战机;更有甚者,不仅不能化险为夷,反而大化和恶化了火灾险灾的危害。在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扑救过程中,付出的血的代价警示我们:消防指挥员灭火救援知识的前沿性、经验的丰富性、预案的科学性、判断的准确性、谋划的周密性、决策的正确性、指挥的巧妙性,是灭火救灾决胜的关键之关键。

1.2  训练内容浅显、陈旧

改革的纵深化,发展的质效型,带来了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突飞猛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工作领域、生产领域、生活领域的拓宽,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使得火灾以及其它危及公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新异化、发生的机率频繁化、产生的危害恶性化。显然,传统的灭火方式诸如射水、撒沙等对特异火灾不仅不能水〔沙〕到火灭,有的甚至适得其反。传统的救援方式诸如人工搭救、动力牵引、手工破拆等,对特异险灾不仅无力回天,有时甚至事与愿违。然而,我们的灭火训练大多还停留在上世纪甩水带、结水带、握摇射水靶,救援训练大多还局限在传统的过独木桥、穿越板障的层次上,对高层建筑、跨度建筑、深层地隧、大型公交、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的灭火训练,在本中队以及其它许多兄弟中队还几乎是空白。尤其对作战员心理承受力、体能适应性、高空负重、深隧匍匐等深层次、高难度的训练更是很少问津。更不用说了解、学习、掌握、应用科技含量高的灭火救援知识,许多消防官兵至今几乎堪称“科盲”。 至于对地震、坍塌、公共场所踩塌等突发、奇特、巨大事故救援的综合性、协同性训练,恕笔妄断,在整个消防系统尚处于拓荒阶段。因此,遇到现代火灾和奇特环境下的救援,我们往往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尽管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客观事实却难担使命,有时甚至作出无价值、无回报的自我牺牲,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惜。

1.3  训练模式传统、刻板

   训练模式一般包括训练基地、训练方法、组训方式等。随着新时期消防部队的职责愈加社会化,任务愈加艰巨化,对消防部队的训练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训练基地必须多层级、多类型,以便培养众多的各级各类灭火救援人才;训练方法必须灵活、科学,以便参训人员易学速成;组训方式必须多途径、多样式,以便拓展受训层面,深度开掘培训潜力。而我们训练模式的现状是传统、刻板。体现在训练基地方面,大多是单层级、聚集型,即只有总队才建有训练基地,尚未向支队和基层延伸,大大限制了施训对象,制约了施训幅面,束缚了施训潜能的释放。体现在训练方法方面,机械、单一,很多还是沿用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施训方法;诚然,经验性、体会性的方法,其作用不可低估,不可随意废弃。但是,利用数字、信息、网络等手段,全面系统、灵活多样地施训,其效应幅面是全方位的,效应增速是显著的。尤其采用模拟训练方法,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据不同火灾险灾,营造不同的灾因、灾质、灾形、灾情、蔓延趋势等等,让官兵进行仿真训练更是罕见。由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受制于时间、场地、人员等,严重限制了受训官兵多知识、多技能、多体能、随时性、随地性的智能需求。体现在组训方式方面,一般还是按专题、按人员类别、按急用先训等模式组训,很少通过假设大型火灾险灾,组织官兵协同演练,开展战略、战术、战技的综合演练。由于单科目和单类人员的训练只能专攻一技,专人专学,使得训练难见交叉、互渗、协同、总汇的战役性成效,非常不适应现代灭大火,打恶仗的实战需求。因而,如临大火大险,我们常常只能望灾兴叹。

1.4  训练要求宽松、低标

以本中队为例,练为战的目的始终没有全员实现。因而,训练中很多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恕笔者直言,为满足“看”、“演”、“考”而练的目的观在整个消防部队比较普遍。基于施训者和受训者这样的观念状态,必然导致这样的现象:不少施训者只求虚浮、表象的训绩,不求经得起火灾险灾严峻考验的战绩,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宽测试条件,降低考核标准。一些受训官兵为了应考不而是为了应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意识薄弱,因而满足于及格和基本达标。实战中,不同火灾险灾的扑救对消防官兵有不同的智能、技能、体能需求,尤其是现代化工、石化、液化、新材料等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需要消防官兵具备殊于一般,更高一筹的智能、技能、体能去应对。而在平时以摆形式、走过场的态度应付训练者,一旦开赴严酷的实战现场,则力不敌灾,技不制胜,体不适战,只能忍看灾民满腔热望顿时幻灭,作为由人民养育的军队一员,此时此境当作何感呢?

   产生上述弊端和不足的原因,应该从根本性、直接性、中肯性上深究。

第一、强警的两大要素尚待高度重视

强警目标的实施,必须要将精神强警和战斗力强警高度统一,相互作用。对消防部队而言,战斗力就是官兵灭火救援智能、谋略、战法、技能、体能的兼融、并举、互渗、互激而形成的综合实力。而在训练中,有的片面强调精神的支撑和激励作用,忽视了各种实际能力的培训提高。有的侧倚重实际能力的训练,忽视了警魂、信念的引领、支撑、激发、促进作用,忽视了使命感、紧迫感、危急感、担当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的动力作用,因而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为谁而练,为何而练、怎么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强警和战斗力强警,二者不可偏废,并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尚待清扫

    形式主义体现在训练中,就是摆花架子,搞假、大、空,脱离灾情,脱离险情,脱离实战,应付上级检查、观摩,应付测试、考评。形式主义虽是患史悠久的老病,在新形势下却以满足首长的视觉冲击,虚拟阵势使观众心灵震撼等新的症状出现,而于受训官兵智能、技能、体能的实质性提升丝毫无助。成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然而,世上再怎么成熟的经验也不可能亘古不变,天下通用。如前所述,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科技这柄双刃剑的裂变,必然带来火灾险灾的灾因、灾质、灾形、灾果如同摇身万变的妖魔。我们必须对经验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在我们的训练实践中,生吞活剥地套用和沿用未经扬弃的经验的做法比较普遍,这完全无济于现代火灾险灾的扑救。人们常常忽视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的危害,殊不知它们是进行卓有成效的训练的巨大思想障碍、理念障碍、路径障碍。因此,我们务必从根子上斩断、铲除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  社会的广泛支持尚待进一步争取

     防火、灭火、抢险、救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精神、道义的支持,也包括物力、财力、智力的支持。由于我们赢得社会支持的舆论攻势欠强大,行为触角欠深入,因而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的支持力度还很难满足新时期消防事业的发展。例如训练基地建设、训练设施器械配备等,由于受制于经费难于达到理想效果。马克思主义关于战斗力的观点,即献身战斗的人只有同客观物质条件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争取社会支持的力度,千方百计营造加强和改善训练条件的社会氛围,并赢得全社会更多更有力的实质性支持。

2  战训改进路径之试探

    针对上述训练滞后于实战的四个问题,思考改进,谋求二者紧密结合的路径,使训练向实用化、高能化、速效化、科学化发展,使之更利于为实战奠定坚实的基础,准备雄厚的实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试图有的放矢,进行如下试探。

2.1  训练对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对普通消防战斗员的训练尽管还远远不足,但是实战急需我们对指挥员和战斗员进行综合性、协调性的训练,形成仿真实战的格局,让受训官兵各获其教,各受其益。尤其对过去相对更加薄弱的指挥员训练要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对指挥员的训练,不仅要抓紧抓实制定科学预案、判断力、谋划力、决策力、指挥力的培训,组织其进行现代火灾和险灾的规律性探索,以及扑火救援的战略、战术研讨,而且要尽快让他们熟悉并掌握装备集成模块战法、多元力量作战编程、跨区域力量快速调动并有机组合等具有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特色的战技,大力促使他们的指挥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达到全勤指挥,科学指挥,精确指挥,巧妙指挥,高超指挥,艺术指挥的新水准。

2.2  训练内容由普通型向科技型转变

   许多传统的训练内容,与现代火灾险灾扑救的需要相去甚远。根据现代酿成特大火灾和特异险灾的特殊原因,必须要提高训练内容的科技含量,让受训官兵尽快掌握具有现代特点的高层和地下建筑火灾、电气和石化类火灾、化工毒气类险灾的扑救方法,并对他们进行在有毒、高温、黑暗、浓烟、高空、深隧、震区、高原等恶劣环境下的心理承受力训练和体能适应性训练,使其能应对万变,攻无不克。与此同时,要尽快让受训官兵熟练应用现代化的灭火救援设施和器械,使其成为科技灭火、科技救援的行家和专家。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由于现代火灾险灾的毁灭性具有迅猛、巨大、惨烈的特点,给我们带来的耗损和伤亡往往触目惊心,因此必须对官兵进行科学的自我保护、科学的自我防范训练,使之在实战中能够险处自救,绝处求生。

2.3 训练模式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训练模式的创新,体现于训练基地、训练方法、组训方式等方面的革故、变异、拓新。基于这一总体思路,训练基地的建设要向支队直至基层中队延伸,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基地网络。基地类型要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将防火、灭火、救援三种训练容为一体,以便既节省训练成本,又能交叉互训,提高训练成效。训练方法要淘汰过时的老套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大力推进模拟化、电教化训练,形成科学施训的崭新格局。组训方式要打破专题专训、专人单练的僵化性惯例,大力开展扑灭大型火灾、进行大型救援所需用的战略、战术、战法、技能、器械应用之高度综合、高度协调的训练,以便充分考察、考核、并不断提升集团性的扑救实力。

2.4  训练要求由宽松型向严格型转变

训练纪律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训练成效。因此,必须要严格训练纪律,并要力争将训练纪律纳入相关条例、条令、军纪、军规,敦促施训者自觉规范施训行为,约束受训者规范受训行为。同时,要提高考核标准,提高幅度既要客观,又要准确把握高难度,促使受训官兵为战而练,练出过硬本领。对于训练中严重违纪,考核中严重违规的行为,建议要上升到军法绳之的层面,予以严查、严究、严处。

 战训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不断突破的创举。笔者抛砖引玉,愿有志有识于战训改革者奉献良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