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18-12-06 18:14:00

1  引言

武汉市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总人口862.7万人,现辖17个区、188个街办、3580个社区。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大力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全面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为有效解决社会消防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变革大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社会管理综治平台,做到网格同建设、职责同明确、保障同落实、工作同推进,初步实现了网格管理全方位、消防信息全共享、隐患查处全过程、应急调度全响应,打牢了基层火灾防控基础。

2  立足“嵌入”,在网格体系构筑上实现“四个同步”

为节约政府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效能,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嵌入”社会综合治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集中设计、统筹部署、合力推进,共同落实。一是网格同步划分。市委、市政府充分整合资源,将公安部门划分的以人、房管理为主的“人房网”,城管部门划分的以城市管理为主的“城管网”和工商、质监等部门划分的以法人组织管理为主的“综合网”,进行三网融合,形成一张由城市空间地理信息与城市管理部件信息高度融合的城市管理综合网。在此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科学划分管理网格9500个。2012年,五部门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下发后,与市综治部门主动对接,将消防管理网格与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同步明确,将全市所有的社会单位、场所、居民区和消防队站、消防设施、燃气设施、水电管网等196.9万个城市管理部件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消防管理网络。二是机构同步建设。建立“4+1”管理组织体系:在武汉的“城市客厅”—市民之家设立市级网格化管理中心,在各区政务中心配套设立区级管理中心,街道、社区两级建立网格服务站,在社区建设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市(区)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分别派驻工作人员融入四级网格管理组织,参与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事件处置。从政府出资买岗的23000多名 “八大员”中择优选配社区网格管理员9500人,并明确指导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的社区综合专干6800人、社区民警3580人,建成一支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定位,共同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三是职责同步明确。明确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职责简明化、任务定单化。市级网格化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市网格化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和绩效考核;区级网格化管理中心负责综合受理和任务派遣;街道网格服务站负责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流和办理;社区网格服务站负责网格管理服务队伍的管理和信息的上传下达;社区网格管理员落实消防工作“两类对象、四项职责”,即:居民住宅区、“十小场所”两类工作对象,基础信息采集、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应急救助处置四项工作职责。四是政策同步保障。市综治部门制定出台《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标准》,明确社区消防软、硬件建设标准,规定了网格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任务和流程。并建立社区网格管理员招募、培训、考核、晋级、淘汰机制,进一步提升网格管理员的职业化水平。专门开设培训网校,印发网格管理员消防工作手册,同步对网格管理员开展培训和考核。市、区两级政府将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和保障经费纳入两级财政分级负担,确定网格管理员工作薪酬和“五险一金”标准,提高消防工作专项补贴。2013年,全市网格管理员工资水平由1500元提升至2200元,保证了网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3  注重“对接”,在工作平台搭建上实现“四个跟进”

始终坚持与综治部门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实行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网上收集、形势网上研判、安全网上监控、处警网上调度。一是信息采集跟进。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十小场所、重大火灾隐患、区域性火灾隐患、重大危险源、消防队站等15类消防部件、194条信息字段为全市政务资源的共享内容。由消防监督员和社区民警定期采集、更新重点单位、十小场所等专业部件信息,保障信息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由网格管理员每日巡查采集消火栓、消防车通道、商贸门点等简易部件信息,定期核对更新专业部件信息,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真实性。截至目前,全市1031个社区基本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共采集重点单位5974家、重点“十小场所”18641家、重大火灾隐患127处、区域性火灾隐患10处、“三合一”场所9328处、市政消火栓7507个、消防水源4781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7354支、消防安全管理人24615名、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17688名,基本摸清了消防安全管理底数。二是平台推送跟进。投入500万专项经费,建成了“武汉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开发了综合查询、部件管理、统计分析、监管预警等4个功能模块。采集的消防部件信息经该系统录入后,推送至全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与公安、工商、民政等部门登记管理的人口、法人组织信息进行关联比对,将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融合与空间化集成,与全市13个委办局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将20637家工商法人单位信息、191650个出租屋信息、6457个易燃易爆化危场所信息、40749名弱势群体信息和1968939个城市管理部件等信息,与消防部件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内容齐全、针对性强的消防信息数据库。通过智能化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预警、提示火灾防控信息,为消防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事件处置跟进。市综治部门联动公安、消防、规划、水务等20个职能部门,建立了包括消防安全事项办理的矛盾事件分类流转和联动处置机制,实现上传、流转、办理、回告、反馈的工作闭环。各级网格工作人员对安全出口上锁,遮挡、堵塞疏散通道等8类消防事件进行逐层处置,如:网格管理员在网格内发现火灾隐患,劝阻当事人改正,经e通上传至社区平台进行备案;若当事人拒绝改正,社区平台将此事件转至社区民警依法查处;若不属于社区民警管辖范围,则由社区民警上传至街道,经街道审核、区级派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再逐级反馈办理结果。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消防事件10146件,通过网格管理员办结的有7712件,其中社区层面办结的事件有8504件,占全部消防事件的83.8%,基本实现了“小隐患不出网格、一般隐患不出社区、较大隐患不出街道”。2013年6月,通过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下达工作任务,在主城区开展以“打通生命通道、拆除致命材料、隔离易燃易爆危险源”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一号”集中行动,仅用一周时间就排查“三合一”场所8745家,居民住宅20418栋,发现火灾隐患17504处,网格管理员现场整改16247处,转办职能部门督改1257处,整治效果非常明显。四是技防运用跟进。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互联网、传感器、监控探头、智能信息处理等高新技术,拓展了物联网、GIS等信息技术在消防安全管理、火灾应急救援等工作中的应用。运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消防部件一键定位;接入街面视频探头信号和重点区域的3G视频信号,实现了火情火警实时监控。利用分析软件对视频监控信号进行判断,实现了对消防通道堵塞、易燃易爆物品运输等违法行为的动态监管。运用光电扫描技术对8414家重点单位的固定消防设施实行二维码管理,实现了重点单位远程掌控。在重点保护区域、场所安装烟感探测器,实现了消防预警快速响应。联通“老人宝”呼叫手机,实现了弱势群体特殊关照。对网格管理员e通进行GPS定位,实现了网格巡查动态监管。通过对单位、场所、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智能化分析,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实行分色预警,实现了对重点区域和对象的主动防控。

4  着眼“延伸”,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四个融合”

以基层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其与警务机制改革、单位自主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相融合,延伸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实现“社会整体联动”,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一是与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相融合。以武汉市公安系统警务机制改革为契机,以社区网格为依托,建立与网格化管理配套的消防警务监管模式,将消防警务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内容,实行扁平化管理。为全市3580名社区民警配备嵌有消防业务模块的移动执法终端“警务通”,与网格管理员互联互动。依托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火灾隐患联网排查整治机制,整合社区民警消防监管工作职责,在支队监管火灾高危单位、大队监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基础上,实行公安派出所监管重点“十小场所”,网格管理员协助社区民警监管一般“十小场所”和居民区,做到一般隐患现场发现督改、重大隐患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区域性隐患实施综合联动整治。二是与社会单位自主管理相融合。为加强网格内的社会单位自主管理,要求每个单位设立一名网格联络员,在社区网格管理员的指导、督促下,实施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户籍化”和“三项申报”制度。在单位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的基础上,网格管理员重点排查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安全出口是否上锁、遮挡,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情况。挂靠社区网格服务站,建立健全消防宣传培训、消防设施检测维护、防火安全检查等物业、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安全服务。三是与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相融合。向全市500个社区发放1600面铜锣,发动网格管理员准时开展“119时刻”提示、上门提醒和夜间“鸣锣巡更”行动,对辖区居民提供消防安全服务,落实“三入户”,即:防火检查入户、关照提醒入户、消防器材入户,提示“四清、四关”,即:清屋顶、清阳台、清通道、清出口,关燃气、关电源、关明火、关门窗;发放200万份《社区居民消防安全告知卡》,让居民知晓网格管理员的联系方式、8类消防隐患内容以及“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建立“自媒体”宣传阵地,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引导社区群众自觉关注消防安全。四是与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相融合。按照“一区一车一队,一格一点一员”模式,全市共投入3690万元,建成300个社区消防室,配备300辆消防电动车和13800件(套)灭火救援基础装备,在网格内设置轻便消防器材存放点,实现快速出警、就地调警、高效处置。社区网格服务站和网格管理员负责社区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日常管理和组织训练工作,融合基层应急力量,建立“135控火圈”,即:单位或社区发生火灾后,网格员和消防志愿者在1分钟内予以处置、志愿消防队在3分钟内到场处置、社区消防队在5分钟内到场处置,实现圈内响应、圈内控火。

5  结论

自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来,我市火灾防控基础工作得到了全面夯实,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抗御火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自2012年至今,全市火灾起数、亡人数、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均创近年来历史最低水平。